2025年3月3日是第26次全國“愛耳日”,今年“愛耳日”活動主題是“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”。旨在廣泛宣傳聽力保健知識,引導公眾進一步增強聽力健康意識,養(yǎng)成科學用耳行為,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;倡導全生命周期聽力健康管理理念。
保護聽力,要養(yǎng)成哪些良好習慣?
1.要控制耳機音量:使用耳機要注重音量和限制時間。遵守“60-60-60”的原則,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%以內(nèi),連續(xù)聽的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(60分鐘)以內(nèi),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;最好每隔半小時拿掉耳機,讓耳朵適當休息。
2.要遠離強噪音環(huán)境:酒吧、演唱會等場所可以佩戴降噪耳塞,減少聲波沖擊,盡量少光顧電動游樂場、KTV、影廳等噪聲大的環(huán)境。適當控制家庭影院、廣場舞的音響音量。
3.要定期檢查聽力: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一次聽力篩查,早發(fā)現(xiàn)早干預。就業(yè)前應檢查聽力,患有感音神經(jīng)性耳聾和噪聲敏感者,應避免在強噪聲環(huán)境工作,在噪聲環(huán)境中工作的人員應定期檢查聽力。
4.盡量減少掏耳朵:掏耳朵其實是個不良習慣,易碰傷耳道,引起感染、發(fā)炎,甚至可能弄壞鼓膜。耳朵奇癢時,可用小棉簽浸少許甘油輕擦耳道,不能用太尖銳的東西掏耳朵。
5.注意科學擤鼻方式。擤鼻涕需要兩個鼻孔交替進行,切記不要同時進行。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,如果兩側(cè)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鼻涕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從鼻后孔擠出,到達咽鼓管,容易誘發(fā)中耳炎。
6.防止水進入耳道。在游泳、洗澡、洗頭時,要避免讓耳朵進水引起炎癥。如果不慎進水,應該將進水一側(cè)耳朵朝下,用力向后上拉耳廓,以便水從耳道流出,并使用紙巾或棉棒擦拭。
7.科學合理使用藥物。一些抗生素特別是耳毒性藥物有可能導致聽力損失,甚至耳聾,使用藥物時請遵醫(yī)囑。